当领导将编排警示教育情景剧的任务交到我手上时,内心忐忑又期待。忐忑的是,这是我从未涉足的领域;期待的是,这是一次意义非凡的全新挑战。
在查阅大量案例资料后,那些触目惊心的细节令我震撼。我意识到,这次创作远非普通任务,它承载着警示教育大众、传递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使命。警示教育情景剧必须兼具教育性和艺术性,既不能刻板说教,又不能为追求戏剧效果削弱警示意义。要让观众“看进去”,更“想进去”,真正触动内心,引发思考。
剧本创作如同一场与自己的拉锯战。既要尊重事实,避免夸张,又要有足够的戏剧张力。我常在电脑屏幕凝思,如何让观众在别人的故事里看见自己。每一幕落笔,都反复叩问:表达够真实吗?意图能被理解吗?
排练初期,演员们对角色生疏,台词照本宣科。我意识到,如果我们都无法代入角色,又怎能打动观众?于是,组织大家分析案例背景,模拟角色心理。一位演员的顿悟让我印象深刻:“之前有人乱请客,我脱口就是一句台词‘是吃的什么饭也不知道’,这些细节太真实了。”这种代入感超出预期,也让我重新审视警示教育——原来最有力的教育不是外在说教,而是内心的觉醒。我悄悄调整了导演思路,不再追求表演的完美,而是更注重情感的真实。
彩排时看着演员们日渐成熟的表演,新的忧虑出现了:台下那些每天与违纪问题打交道的纪检同仁,会不会觉得形式太过文艺?这种呈现能不能真正触动观众?
正式演出的那天。站在后台,看着演员全情投入,听着台下时而沉默、时而感叹,内心百感交集。曾经的疲惫、焦虑都化作了欣慰、自豪。当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时,我知道,我们成功了。
如今演出早已结束,但创作经历的影响却愈发深刻。我发现自己面对“人之常情”时多了一份警醒;更理解了“警示教育”四个字的分量——它首先教育的是自己。
警示教育没有终点,正如人性的考验永不停歇。但这段经历,舞台上流淌的真情实感,排练厅里产生的心灵共鸣,已经化作我和所有参与者心中永恒的警钟,让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稳、更坚定。(宁蒗县纪委监委 王永勤 || 责任编辑 田源)
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,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。反腐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本网部分转载文章、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,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。
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| 政讯通-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。
反腐资讯网 ffzx.org.cn 版权所有。
联系电话:010-56212746 15311203816 010-56212739 15311203807 010-53387132
监督电话:13269738208,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7028685
第一办公区: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;第二办公区: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
邮箱:xcgbfz@163.com 客服QQ:3610847436 通联QQ:3504475633